Margaret Mead, 1901-1978: A Public Face of Anthropology

1.comparative a.比较的,相当的

例句:Cost of living indicators are comparative between cities or countries.
      不同城市或国家间的生活消费指数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。

2.personality n.个性,人格,名人

例句:My cousin wrote a description of herself, but I don't agree with some aspects of her personality.
      我表妹写了一篇描述自己的文章,但对其中某些有关她性格的文字我无法苟同。

3.denounce v.告发,公然抨击,谴责

例句:Somebody denounced him to the military police as a spy.
      有人向宪兵队告发他为间谍。

4.condemn v.判刑,责备,处刑,声讨,谴责

例句:We all condemn the inhuman brutal crimes against children..
      我们一致谴责这种灭绝人性的摧残儿童的暴行。

5.handle v.触摸,运用,买卖,处理,操作

例句:The boldness of handling made her extremely successful.
      她大胆的手法使她极为成功。

6.temptation n.引诱,诱惑;诱惑物

例句:He admits that the £50,000 bonus is a big temptation.
      他承认,50,000英镑的奖金是个不小的诱惑。

1.They said she depended too much on observation and local stories.

depend on依赖,依靠;取决于,随…而定

例句:It all depends on [upon] the weather.
       那完全得看天气如何而定。

2.They believed her fame resulted as much from her colorful personality as from her research.

result from由…引起,是…的结果

例句:I think his cancer is resulted from the overfull tire.
      我认为他是因为过多的劳累而得了癌症。

3.They did not observe births and deaths unless they were involved in medical work.

unless与if not的区别

两者都可表示否定的条件,有时可换用。如:

Come tomorrow unless I phone [if I don’t phone]. 要是我没有打电话,明天就来。

You won’t catch the train unless you hurry [if you don’t hurry]. 你要是不赶快,你就赶不上火车了。

但是在下列情况下,通常要用 if ... not 而不用 unless:

1. 当所述条件要引出一种新的想法或情况(而不是结束已存在的想法或状态)时。如:

I’ll be angry if I’m not invited to the party. 如果不邀请我参加晚会,我会生气的。(即“不邀请我去参加晚会”会导致一种新情况——“我会生气”)

I will be surprised if he doesn’t have an accident. 他要是不出事,我倒感到奇怪了。(即“他不出事”会导致一种新情况——“我感到奇怪”)

2. 当要引出一个表示假想的(imaginary)条件句时。如:

If he weren’t so silly, he would understand. 他要不是那样傻的话,他就会明白了。(实际上他很傻)

If I hadn’t stopped her, she would have jumped down. 要不是我阻止了她,她就跳下去了。(实际上我阻止了她)

注:偶尔可见到 unless 用于假想条件句,但有不少语法家反对这一用法,建议学生不要模仿。顺便说一句,unless 有时用于引出一个补充前言的话(此时通常用破折号而不用逗号且不能用 if ... not 替换),此时若谈论的是过去的情况,注意不要与表示想象的条件句相混淆。如(www.nmet168.com):

I couldn’t have got to the meeting on time — unless I had caught an earlier train. 我不可能及时赶到会场,除非我赶上了较早的一班火车。(事实是“我”没有及时到会)

若将上句中的 unless 换为 if ... not,则意思有很大差别:

I couldn’t have got to the meeting on time if I had not caught an earlier train. 要是我没有赶上早一班火车,我就不可能及时到会了。(事实是“我”及时到会了)

玛格丽特·米德 [Margaret Mead 1901.12.16-1978.11.15],美国人类学家、心理学家,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,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,尤其是在心理学和文化如性行为的文化制约、天性以及文化变化等方面的研究。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中产家庭,逝于美国纽约。

父亲是经济学教授,母亲是社会学博士,坚定的女权主义者。她的父母从小就让她树立起这样的信念:任何人都能完成他或她打算去做的任何事情。

米德的启蒙老师是她的早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祖母,她包揽了米德的全部早期教育。她以故事、诗歌、游戏及至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了小米德的观察能力,让 8 岁的米德尝试着有选择地记录两个妹妹的语言习惯。中学毕业以后,米德先就读于印地安那州的德·波乌大学,随后转往纽约的巴尔那德学院。1923 年获得了英语和哲学的双学土学位。1923 年 9 月,同神学院的毕业生卢瑟(Luther Cressman)位结婚以后,旋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心理学,1924 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。1926 年认识心理学家里欧(Leo Fortune)后不久,便与卢瑟分手,1928 年 10 月正式与里欧在纽西兰结婚,但二人在 1935 年 7 月亦告离婚,1936 年米德与人类学家格列高里(Gregory Bateson)在新加坡结婚,开始第三度婚姻,并于 1939 年 12 月诞下女儿凯萨琳。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,米德结识了时任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的近代人类家博厄斯(Franz Boas),受其影响而转学人类学,1929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在攻读博士期间,又受同学本尼迪克特(Ruth Benedict)和萨丕尔(Edward Sapir)的影响,她与她们一起创建了文化与人格学派,试图将文化人类学与精神病学、心理学联系起来。米德于 1926-1942 年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助理馆长,1942-1964 年任副馆长,1964-1969 年任馆长。1969 年 7 月后任该馆的民族学名誉馆长。1959-1960 年还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主席、1970年担任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主席。她还担任过美国人类学会主席(1959-1960)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主席(1973)。1979 年被追授“总统自由奖章”。